小山

这是个愚蠢的人。

旧作 临邛道士

开元十七年,时杨氏父杨玄琰任蜀州太守。有黄冠,临邛人士,精于道法,尤善观人之面相,自曰师承袁天罡,真假未可知。琰闻有此人,于清明之时请至府中作法。

道人号冲明子,闻名蜀州,尝有徒弟一,天资聪颖,非常人可比,乃携其同赴。彼时外人皆知杨氏为杨家六女,时年十岁,虽未长成,已有天仙之姿。

话说清明当日,道人于府中作法毕。琰因久慕道人之名,遂留其于府中,欲请其观子女之相,道人不敢推辞,自然答应。琰令其子女皆至前厅,请道人一观,道人谓之曰:“令子女日后皆列土。”语罢,又观杨氏之相,凝睇良久,问其名,琰答曰:“小女名玉环。”道人曰:“可为帝侧之人,添满门荣光。”琰大喜,不再询问。

道人之徒梁氏,名未详,未及弱冠,年方十八,随其师赴杨府,见美人而不忘。然观其面相,心下诧异,而不敢多言,归后谓其师曰:“此女虽有帝侧之相,只恐为红颜祸水,也怕是红颜薄命。”其师闻后神色不变,泰然答曰:“汝知其即可,莫多言。”其徒虽不知缘由,亦不再问,此事便无后话。

  1. 未及一年,杨氏之父蜀州太守杨玄琰不禄,杨氏养于洛阳三叔杨玄珪家中。次年,道人冲明子羽化,其徒自号空明子,勤修道法,且天资不凡,承其师之技艺而胜于其,更是远近闻名。

又四年。玄宗之女咸宜公主洛阳大婚,杨氏应邀赴,公主胞弟寿王李瑁见杨氏貌若天仙,欲以之为妻,同年杨氏为寿王妃。婚后,寿王与杨氏举案齐眉。杨家之人忆及往时道人之语,只当是道人打诳语,道法不精,仅作笑谈。空明子闻杨氏为寿王妃,仍言之:“此女必伴帝侧。”

又三年,寿王之母武惠妃薨,武惠妃生前深得玄宗宠爱,去后玄宗郁郁寡欢,后宫佳丽三千未有可意者,或尝进言:“寿王妃杨氏:姿质天挺,宜充掖廷。”玄宗乃召杨氏同寿王入宫,见之,果有天仙之姿,且精音律,擅歌舞。

又三年,即开元二十八年,以为玄宗母窦太后祈福之名,敕书杨氏出家为女道士。道号“太真”。

天宝四年,更为寿王聘韦昭训女,册杨氏为贵妃,玄宗自废王皇后后,不曾立后,宫中人称杨氏为“娘子”,位同皇后。杨氏得隆宠,玄宗专宠其一人,为其作《霓裳羽衣曲》,杨氏舞,惊为天人,玄宗为投杨氏之好,令各地驿站转运荔枝至长安,故后有杜紫薇诗云: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杨家以此得势,杨氏姊妹弟兄皆列土,天下父母不重生男,反重生女,可见杨氏圣眷之厚。世人皆以为奇事,空明子于临邛闻此事,不再多言。

再说临邛道士,自其师父去后,承其衣钵,于当地行善,若有人家邀其作法,皆是欣然答应,贫苦人家不取分文,观人之面相,所言未尝有所差错,而自杨氏为贵妃后,不再替人观面相,有人相求,必婉辞。每逢佳节,必于集市分发米粮,故当地之人,不论老少贫富,皆敬之,若与其师相比,可谓:“青,取之于蓝,而青于蓝。”,又有徒弟一,以道法传之。

天宝十四年,史思明、安禄山叛乱,直逼长安,玄宗与杨氏逃往西南,至马嵬坡,陈玄礼同禁军军士处死杨国忠与杨贵妃,玄宗虽不舍,而江山难保,性命堪忧,无奈弃红颜。时人皆叹惋,杨家彼时何等风光,今朝却落得如此下场。空明子未有唏嘘,行事如旧。

杨氏薨,玄宗日夜思念,而一别经年,魂魄不曾来入梦,翡翠衾寒,鸳鸯瓦冷,宫中景依旧,而佳人不再,可叹是物是人非。又数年,临邛道士至鸿都访旧友,空明子之名名于帝都,玄宗闻此人能致魂魄,遂请之入宫,空明子虽以无能推辞再三,而玄宗难抑思念之情,又圣命难违,无奈答应。

道士作法,求魂魄上穷碧落,下至黄泉,中间皆不见,闻得海上有仙山,楼阁玲珑,仙子绰约,杨氏之魂果在此,引之入玄宗梦,玄宗重逢佳人,喜不胜喜,重逢泪两行,临别寄词,虽有天上人间之隔,唯求永生永世不分离。玄宗梦醒,大喜,欲赐临邛道士,谢而不受。空明子未返临邛,游于海上,不复有音讯,其徒继其衣钵于临邛,后人每言其师,言语敬重,以为高人。

   今人所知旧时事,未必为真,亦未必全,都道史书寥寥几字记百年,其中之情,无法知,况先世高人,不过一介布衣,亦无法详其生平,予作此文,仅可一观耳,笑过便是。


评论

热度(1)